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
6月8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由中共容城县委宣传部、容城县文联、容城县文化馆主办,容城县年文化惠民非遗专场展演在李茂村文化广场举行,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非遗展演文化盛宴!
西牛村吵子会
“吵子会”古代俗称:“燕子会”,源于唐汉时期,王昭君出塞时的送行曲,也称“汉宫曲”,是著名的打击乐曲目,气势雄壮,曲调激昂,音质清脆优美,给人以振奋、向上的情感。西牛村吵子会年代久远,始于清朝光绪年。经四代传承,兴于现代。
北张村南乐会
光绪十五年,邢台南宫吹歌艺人王云腾游至容城地界,闻演奏之声而至北张村,其以高超演技折服村民,遂留此传授南乐吹歌。南乐会音乐风格亦雅亦俗,既保留了音乐会的庄严肃穆,又融合了吹打班的热情奔放。北张村南乐会属于冀中笙管乐的南乐种类,演奏所用旋律乐器主要有管子、笙、唢呐、海笛等,打击乐器有鼓、钹、铙等。传统曲目有《小二番》《大扯不断》《小扯不断》等几十首。现代曲目有《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等。北张村南乐会是“冀中笙管乐”乐种“南乐”类型的会社,从传统工尺谱演奏曲目可以逆向考察古代曲牌音乐的原貌。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起源于冀中一带,曾广泛流行于华北、华东、东北、西北等地区。在20世纪初,西河大鼓是河北省说唱艺人中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个曲种,沟市村的王凤仙就是其中的一个艺人。王凤仙既擅长演唱《回龙传》《杨家将》《呼延合兵》等大书,也擅长《宋江杀惜》《罗成算卦》等30余个小段子。她的演唱具有言语通俗流畅、唱白自由随性、唱腔质朴明快、乡土气息浓重的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她将梆子腔的音调融入西河大鼓的演唱,使唱腔具有新意。
野桥营村小车会
小车会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地秧歌”的一个分支,从表演形式与难度上分为文车与武车,文车主要是演员转场表演,武车则属连耍带跳,有更高的技术含量。野桥营小车会角色有坐车小姐(实际是演员站立行走,小车上盘着的腿为道具),驾车老头,拉车丫环,耍拂尘的,丑婆,大头,男、女侍从。
李茂村云跷会
李茂村云跷会别具一格,跷长一米三,比其他地区要高出不少,有登高望远、年年高之意。同时云跷里的主要人物反映了当时渔、樵、耕、读的社会人文景观,也反映了老百姓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年有外国友人来李茂观摩芦笋基地时正赶上李茂云跷表演,观看后甚为惊叹,被誉为“踩在木棍上的东方芭蕾”,是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
现代京剧《打虎上山》--杜艳生
师庄村霸王鞭
监制:崔艳丽
摄影:胡忠
编辑:庄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dzlf/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