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本文发表于年5月,作者为蔡炳焜,晋江南门外金井塘东村人(即今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原国民党退伍军官,去台后,曾任台湾省台中市议会主任秘书,后来华洋开发公司筹建台北希尔顿大饭店时,蔡炳焜被聘任为办公室主任。
神游泉州蔡炳焜著泉州城内在对日抗战期间,旧有城墙只剩下东西门及北鼓楼,北鼓楼又名威远楼,楼下大门为南大街通公园往北门外唯一孔道,北鼓楼还有连理巷,传説为古代韩姓知府婢女连理生韩琦之处,至今巷内有一小庙,庙门内石板上染有殷红血色,卽为连理生产时遗留下之血蹟,后来因韩琦荣登宰相,连理之名遂相得益彰,为泉州城内家户通晓的故事。连理巷内有一医院,院长英人罗励仁,主治医师英人蔺大闢,在民国廿九年卽距今四十年前,该医院已颇具规模,病床很多,护士都很够水准,而且服务态度也非常亲切,对于特别贫苦患者,也能格外予以免费收容,医术高明,院内草坪整洁,在泉州人的心目中,这基督敎长医院,已在泉州城内成为民众深为信靠的医疗机构。院长罗励仁每週末下午都在其住宅址在泉州花棚下一幢砖造独院式的房子小客厅中擧行家庭礼拜,在擧行国语崇拜前,每位客人均致供英国进口的精美西饼与名贵咖啡茶点,大家略敍寒暄,才正式进入礼拜的程序,该屋草坪很大,环境非常宁静,园内花木扶疏,未礼拜前,早已令人心旷神怡,参加礼拜人士均衣冠楚楚之智识份子,及敎会中之优秀青年男女组成完美的唱诗班,以及资深之基督敎人士,故秩序井然有序,而令人有心灵满足之感,笔者与好友叶燕文兄,常应邀参加,一些友人常嘲笑我俩是被罗励仁牧师的英国咖啡饼干所吸引,我们只有会心的一笑,其实我幼年卽曾在金井敎会创办的毓英学校读书,对参加基督敎礼拜已呈现浓厚的兴趣,而叶兄亦以受泉州培元中学(基督敎长老会创办)一些友好如黄丽川兄之影响,对敎会亦备极热心,幷非咖啡饼干所可诱惑者。医院创办人是老蔺大闢,他是主治医师蔺大闢的父亲,因年纪老迈退休返囘英国,才由罗励仁接任的,当年蔺大闢医士约三十来岁,一派英俊模样,与他的英籍夫人双双出入,见者莫不羡慕,另有丁医土亦英人,每天带着猎犬,打着网球,闻其外科手术,在当时为医界中之佼佼者,后来罗励仁又年老退休返囘英国,不久大陆沦陷,蔺医生却辗转到台湾,医院,十余年前,笔者曾与林瑞珍女士往彰化八卦山他的住所去拜访他,对于在泉州一段美丽时光,他犹津津乐道,只是时光无情,当日蔺医生亦垂垂老矣!蔺大闢医生结婚照(小编在英国图书馆找的)对日抗战时期,沿海公路我国军均自行破坏,由泉州出东门,步行一时许,卽到达洛阳桥的南岸,该地有宋端明殿大学士蔡襄祠,係纪念宋朝先贤蔡襄建造洛阳桥的功绩,祠内许多碑文,留有蔡襄(字君谟)笔迹,蔡襄不但是政治家,也是宋代有名的书法大家,他的笔力以端正浑厚稳重取胜,与苏轼黄山谷米南宫齐名,因建造洛阳桥伟大工程,闽南民间,对他非常崇拜,奉若神明,可以説妇孺皆知,洛阳江正面临与大海的分界綫,江面广濶,水深澄碧,一望蓝波,远山近水,相映成趣,闻隋炀帝—南廵至此,曾言此地山川,类似洛阳,故遂以洛阳名之(编者按:一説是唐宣宗游江,故名,待考)。蔡襄远在几百年前,在这般广濶的江面,海涛汹涌不息的深水中,能建造长达三里长的石桥,实在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一囘事。站在桥南远望,但见长桥卧波,蜿若游龙,水中石墩,时隐时现,而以巨厚石板,架起涵洞,尤觉鬼斧神工,不可思议。泉州地势的雄胜,在于出了北门,步行数里,卽到达清源山脚,顺山势直上,可登赐恩岩、弥陀岩,尤以赐恩岩恍如峨嵋的金顶,在山颠突出部份,仍有红墙绿瓦,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弥陀岩则在半山腰,我们曾经集三五友好,于秋高气爽之日,携同简单餐点,曁南管乐器,在弥陀岩石洞内野餐,演奏南乐,同行有黄石茨、巴全、林翰、庄华、黄滋泽………等一行十余人,作一日之清游,迄满城灯火黄昏始归,时光荏苒,恍忽如昨。越过赐恩岩有一条路直达南安四都,登临其上,羣峰起伏,俯视泉城,双塔纵立,尘寰莽莽,羊肠小道绕行在高山丛林中,若非识途老马引路,必至迷失痊万壑深渊,山顶老虎出没无常,行人常须结伴同行,以防虎患,抗战期间,政府曾计划在这高山地区,创设游击根据地。年,福建泉州,贡院内的花园
据闻泉州地舆风水是“东贱西贵,南富北穷”,在科举时代,一些官宦之家,均住在西街一带如甲第巷,井亭巷……等,出西门不上一里,为旧南安县治丰州,也卽郑成功焚青衣处,至今有石碑屹立,郑成功原为文绉绉书生,因愤于明社覆亡,满人胡骑纵横,鱼肉同胞,激于民族意识,乃于金(门)、厦(门)、南(安)、同(安)区区一隅,振起孤军抗天下全师,为示决心,焚其青衣,(古时书生均着青衣)弃文就武,坚擧义旗,一鼓作气,后来进军澎湖,再纵台南鹿耳门登陆台湾,俟图匡复南京,终以镇江一役败于清军之手,致大业功败垂成。泉州南门一带俗名新桥头,一些富戸巨贾均住于此,因东西溪流上溯洪濑、溪尾、安溪、永春等地,下出祥芝,涵江而出大海,尤以浙杭沉家门,温州、上海巨型船舶均在此转接,间接形成商业的繁盛,所以商旅云集于此而引证于堪舆之説亦自甚合理,且自南门外以下,由青阳直下石狮、衙口、永宁、深沪、金井、英林……等处,均为侨乡,经济富足,房屋俱皆美仑美奂,亦与“南富”之説,不谋而合。至于东门及北门,均为农业穷僻地区,东门外的东岳山恍如洛阳的北邙山,旧坟新塚迭迭,不知已历过多少年代,堪舆家的説法,或许根据此项事实演绎而来的。前面説到蔡襄的书法值得补充説明的是泉州的书法家也有几人值得一提的,以清末而言,有吴鲁,曾振仲,林翀鹤,林骚,吴桂生,庄俊元,黄搏扶等,吴鲁是状元及第,记得在厦门曾看他一副对联曰:“寄情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字间”,笔法端正,一板一眼,不愧为状元书格,闻古代科擧考试,对状元录取标准,除了文章内容以外,文字体裁必须方正不苟,曾振仲是擧人,擅画梅花,文字师法颜鲁公厚重笔势,泉州城内老店招牌,许多出诸仲老手笔,甚至台北廸化街一带亦有流传,黄搏扶为探花,吴桂生,庄俊元为进士,林翀鹤,林骚为兄弟进士,吴、庄、黄、林等笔法趋于活泼悬针垂露,行云流水,各有千秋,至今万华龙山寺中殿壁厢中,均崁有上述各书家的笔迹,龙山寺为旅居台北泉属人士所建,为推崇泉州文物乃请名家题字,诚不失风雅。年,福建泉州,郊外的墓地
泉州古称海滨邹鲁,文风纯朴,居民类多温文儒雅,闽南有一句谚语:“泉男化女”,意思是男子以泉州最英俊,女子以兴化(包括蒲田,仙游二县)最美丽,以美男子之称的陈三,就是晋北庞山岭一带的人,当地有一座“陈三坝”,为稻田调剂水量之用,据闻卽为陈三所建,陈三家庭为大地主,其兄且在广东做官,有一次他去广东找他哥哥,途径潮州五娘梳粧楼下,见五娘及女益春,双方目光接触,卽一见钟情,但苦无机会接近,遂打扮为磨镜匠挑了工具整日在附近徘徊,女益春已知小姐心意,就叫陈三入府去磨镜(古代铜镜须常磨光),进一步伪装书僮在五娘家当佣人,因此近水楼台,暗通款曲,日久生情,终于有一天,陈三带同五娘及益春私奔,间关跋涉囘到泉州故乡,这就是泉州家喻戸晓的陈三五娘故事,后来陈三的家庭发生事变,官府追捕,益春怀着陈三的孩子逃亡到南安县的英都,不久生下孩子与益春同姓洪,后世卽传説英都洪姓居民为“洪皮陈骨”。年的泉州中山路
在南管乐谱中有:早起日上,幸逢元宵,思想情人,鱼水相逢………很多是敍述陈三五娘儿女私情香艳的事迹,南管乐谱据説是一些翰林院的翰林学士所撰拟的,类多纒绵悱恻,风流韵致,虽言情而含蓄,深闺幽怨,道路远别相思,乐而不淫,词句高雅,不失为中原文物。譬如:回想当日,遥望情君,鱼沉雁杳,出汉关,元宵十五,山险峻,念月英……等曲词均委婉雅致,而曲调更变化无穷,有长滚,短滚,十三空,相思引,潮阳春……等等,曲调大体上是分花草曲与大寮曲,大寮曲比较长,严肃,悲壮,正板正眼,属于主题曲,花草曲较短,属于小调,轻佻,哀怨,曲词种类很多,长短不一,其中以“囘想当日”一曲,词句华彩缤纷,含蓄文雅,可堪称翰林院高手杰作,读之已觉廻肠荡气,低徊不已,如若配以彤管清音,箫声絃韵,贞女低吟,更令人颠倒迷离,非亲聆体会,不足以窥视南管深沉高雅之韵致。记得某年坤角来仔旦在某乡登台,观众五千余人,她在台上一曲南管,音阶明晰,念字准确,乐声悠扬响澈行云,使得台下观众,全神贯注,一片人海,屛息无声,至今犹历久不忘。目莲傀儡俗称“加礼”,以城内班最出名,每次演出最短者七日七夜,长者达二週,剧目突出者为目莲救母,目莲尊者是十八罗汉之一俗名“路卜”,家世七代素斋礼佛,其母因病误听金奴姐之煽惑,偷吃狗肉,开荤破戒,遂为阎王拿去打下六十层地狱,路卜乃亲下地狱救母,历经十殿阎罗,奈何桥,望乡台,刀山,剑树,油锅,备受凶鬼恶煞的欺凌,故事大约如此,单单这一故事,便可演七昼夜之久,其他剧目尚有《李世民游地府》、《魏徵斩龙王》、《説岳》、《三国志》均以连续性演出为号召,戯台很大,尤其后台更挂满了傀儡,前台有对联曰:「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操作傀儡师傅可依生旦净末丑身份发音,动作维妙维肖,甚至于会使傀儡翻筋斗,撒飞钹,饮酒掷杯,技术均甚高超,故凡听説“城内加礼”到来开演,民众莫不争先恐后一睹为快。南门外乡村,对“目莲加礼”是难得好几年才能看到一次,最普遍流行者,是“九甲“戏,每班人员三四十人,每乡逗留约二至三天,当时最出名者为洪仔乞、董维香、来仔旦等班,九甲戯调比较奔放,热埸,不论文场武场,均适合于乡下民众水准,故普遍受欢迎,至今台湾尚可听到广播电台播出的不完整的九甲调,可能是由闽南辗转而来,虽然音调有点变化,但听来已很够瘾了。文中插图
网络
作者
蔡炳焜
搜集整理
陈冬挺
文章标明作者姓名,若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平台将第一时间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dzlf/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