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生态家园开辟惠民新路
——江西赣州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纪实
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的江西省赣州市,享有着“生态家园”的美誉。近年来,赣州市持续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典型模式多、生态环境优、绿色动力强、惠民红利实”的重大成效。
创新生态修复模式打造综合治理示范样板
作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的赣州市,年成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之一。“在试点时间,赣州探索实践并总结出一整套系统治理经验,初步建成了颇具特点的山地丘陵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赣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废弃稀土矿山“三同治”模式。按照分区治理思路,赣州市实行地上地下、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同治,采取种树、植草、固土、定沙、洁水、净流等生态和工程措施,全方位修复废弃稀土矿山水土流失、水质恶化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赣州市累计治理废弃矿山92.78平方公里,还清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欠账,废弃矿区重现了绿水青山。
——创新崩岗水土流失治理“赣南模式”。针对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等因素造成的崩岗水土流失问题,赣州市按照“上拦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修复思路,因地制宜采用“生态修复型、生态开发型、生态旅游型”三种方式全方位蓄水保土,累计治理崩岗座(处)、水土流失平方公里。对此,水利部曾称赞赣州市是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帜和新时期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火车头”,水保“赣南模式”在全国推广。
——创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赣州市采取措施包括:溪流湖泊修复方面,采取植被修复、建生态护坡,清淤疏浚、建梯级拦沙坝,渔业整治、增殖放流等方式生态化“疏河理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采用单户式一体化污水厌氧处理、分散性多户式氧化塘生化处理、片区式人工湿地集中处理等多元化“治污洁水”。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运作的“石城经验”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破解了运维难题的“瑞金模式”、智慧环保的“定南特色”在全省推广,稀土尾水治理采用BIONET生物处理工艺、双级渗滤耦合技术生物化“消劣净水”攻克了稀土尾水治理世界难题等。
——创新低质低效林改造“四化”模式。赣州市对受损山体、江河源头、重点乡村等重点区域实施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四化”建设,针对不同林情采取更替、补植、抚育、封育等四种改造技术措施,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累计改造低质低效林余万亩。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激发绿色发展强劲动能
定南县,既是有名的稀土开采大县,也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赣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定南县在开发稀土矿产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赤字’,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不超过10%。另外,生猪养殖产生大量粪污,也给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为解决这两大难题,定南县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治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年,定南县创新引进正合绿色生态循环园项目,由锐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全程服务和监督。该项目主要建设“一平台、两中心、三基地”(即智慧农业平台,养殖业粪污收集处理中心和科研中心以及能源生态农场基地、科普试验基地和果蔬生态农场基地),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废弃矿山治理双重效果,项目年收入可达万元。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益。
定南县“废弃矿山治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赣州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赣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赣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和低碳工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快推进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先行先试工作,江西省首个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牌成立,建成富硒示范基地个,有效期内的“两品一标”达个;大力推进“互联网+脐橙”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赣南脐橙品牌竞争力、影响力,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蝉联全国水果类第一;建成国家油茶产品质检中心,成功注册“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截至年9月,赣州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在江西省率先突破万千瓦,达万千瓦,年1~9月份新能源累计发电达57亿度,新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占江西省1/4,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积极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年赣州市新增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7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3家,赣州高新区列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
值得一提的是,赣州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表现也十分亮眼。例如,赣州在江西省率先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多渠道探索生态产品机制实现路径;积极探索“河权”、林权抵押贷款、绿色金融改革,目前赣州市林权抵押贷款面积.51万亩,贷款金额85.5亿元,发行绿色金融债券3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02亿元等。
开辟生态惠民路径释放共建共享生态红利
为释放共建共享生态红利,赣州市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工程。赣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赣州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吸纳、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加入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辐射带动7.1万户贫困户、25.85万人增收脱贫。
此外,还特别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rhzl/1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