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罪法条所表述的仅是典型意义的非法采矿行为,但其实在司法实务中还有几种特殊的非法采矿行为的认定存在争议,其中以越界采矿行为和以探代采行为最为典型。
越界采矿因行为人是具有采矿权证的主体,并且刑法条文所表述的行为方式并不包含越界采矿,因此其开采行为是否属于非法采矿行为是有争议的。
关于矿界的认定
关于越界采矿中“界”的认定,有学者将越界采矿的“界”认定为特殊矿区和他人矿区;还有部分学者主张越界采矿即超越本罪明确列举的采矿权范围进行采矿。采矿权是指在采矿权证规定的“矿区范围”内,开采矿产的权利。这个矿区范围的界定应符合矿产资源的外观要素、经济价值要素以及符合矿区规划的要求。
外观要素要求矿区完整固定,并且达到一定的矿产富集程度,因此并不是只要有矿产存在就是矿区。经济价值要素要求认定矿区时需考虑矿区矿产开发经济可行性和回采率。符合规划要求是指规划矿区应考虑是否符合矿产利、赋存的特点及储量的要求。、赋存的特点及储量的要求。国家在审批采矿权登记时就是依据矿区规划对采矿行为人所采矿产审查其是否符合资质要求,因此国家对采矿行为人颁发的采矿权证是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作出的,其必须要对采矿权证的开采范围和可采层位进行严格限制。
因此,在实质上,越界采矿应是超出采矿权证载明的可采矿区范围和可采层位私自采矿,分为横向越界和纵向越界(即越层)。横向越界的界外可能是已列入规划矿区但尚未被许可采矿权的待设矿区,也可能是尚不属于国家规划的未知矿区,也可能是已被授予采矿许可的他人矿区;纵向越界的界外因属于矿区范围之内的位置,所以其界外只属于国家规划矿区的待设矿区。
从保护法益角度界定越界采矿行为
本罪的保护法益是矿产开采秩序,从这一角度可以对越界采矿中界外属于待设矿区、未知矿区和他人矿区三种具体行为分别讨论并进行界定。
界外属于待设矿区的情形。越界采矿行为人属于有证采矿的主体,但其采矿权仅针对权证可采范围之内和可采层位之内的矿产,对于采矿权证范围之外的,且属于国家规划矿区的待设矿区的矿产,行为人并未经过主管部门审批是否具有可开采的资质,属于无权开采主体。基于本罪保护法益的角度,国家对待设矿区的规划矿区应具有一种开采的管理秩序法益,其可以通过审查适格的采矿主体从而授予其采矿权证,对于不适格的采矿主体其可以通过不予颁发采矿许可的方式,将不适格主体拒之门外。对于在界外的待设矿区内故意非法开采的,其行为侵害了国家批准采矿主体资质的权力,侵犯的就是本罪法益,其行为就是一种无证开采的行为,应该以本罪定罪处罚。
界外属于未知矿区的情形。本罪具有行政从属性,其构罪前提必须是违反矿产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以《矿产资源法》为主的法律法规所保护的矿产资源都是已被勘探并列入国家保护矿产范围之内的矿产资源,未被列入其中的则不属于矿产资源法的保护范围,当然也就不属于刑法所保护的矿产资源的范围。相似的,未列入国家规划矿区的未知矿区,因其未被列入国家的矿区保护范围,对其开采也未被纳入本罪的保护法益之内,采矿权证应视为自始不能取得,主管部门对这类矿区也并无批准开采的权力。因此对于未知的矿产资源和未知矿区的开采和越界开采不属于无证私自开采的行为,也就不能以本罪定罪。
界外属于他人矿区的情形。针对界外属于他人矿区的越界采矿行为,可以区分为基于相邻权的过失越界开采和故意越界开采两种。关于基于相邻权的过失越界行为定性,矿产资源具有环境整体性,因此矿区内的矿产资源通常与周围矿区是一种民事上的相邻关系,包括垂直的、水平的相邻。矿产资源因相连接的关系,时常难以区分是否属于自己可采的矿区,因此行为人经常会无意之中进入他人矿区采矿,但此时行为人是基于以为他人矿区的矿产是属于自己矿区的错误认识私自开采的,因此行为人对非法开采他人矿产并不具有主观上的故意,而非法采矿罪没有规定过失犯罪的情形,因而对于行为人的行为也就不能以本罪进行规制。此种行为可以民事相邻权纠纷进行处理。
关于故意越界采矿行为定性,他人矿区是国家基于采矿行政许可的行政权已经授予他人开采的已设矿区,针对这一矿区的采矿权因国家已许可授予,因此国家对矿产开采的管理就从许可适格主体开展开采活动这一方面过渡为监管其开采行为方式是否合法这一方面。此时非法采矿行为人进入他人矿区采矿,直接受害主体应是具有合法采矿权的他人,受侵犯的也应是采矿权人的合法采矿权益,本罪的保护法益并未受到侵犯。并且针对已设矿区和未知矿区,非法采矿行为人都没有取得采矿权证的可能性,其行为也并未侵犯本罪的保护法益,也不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因此适用本罪并不合适。
因此,针对越界采矿行为,主要根据非法采矿行为人所越界外的矿区性质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若界外是待设矿区,则行为人的采矿行为符合本罪构成要件的,应以本罪定罪;若界外是未知矿区,则行为人的采矿行为不应以犯罪论处;若界外是已设矿区,过失越界则应以民事相邻权纠纷处理,故意越界则未侵犯本罪的保护法益,不能适用本罪,可适用侵犯财产法益的相关罪名进行规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rhzl/1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