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或3次,且大便费力,质地坚硬干燥,排便困难,伴有肛门胀堵、便意不尽、腹痛、腹胀、恶心、烦躁等症状。然而,您知道吗?便秘的产生不单单只是因为疾病的原因,一些药物也会引起便秘。
药源性便秘
药源性便秘是指因为服用药物而导致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多见于老年人。
其发病机制:(1)抑制或损害肠壁自主神经,使肠蠕动减慢,降低肠壁细胞分泌黏液,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2)干扰平滑肌运动,降低平滑肌张力,延缓平滑肌蠕动,导致便秘;(3)与食物纤维进行成团反应导致肠道阻塞;(4)改变肠道正常的碱性环境,导致黏膜糜烂或溃疡之后激发黏膜下层纤维增生,最后导致肠腔狭窄。
可能引起药源性便秘的药物
1.抑制肠壁细胞分泌黏液的药物:(1)抗高血压药钙通道阻滞剂中的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2)利尿剂中的氢氯噻嗪等;(3)解热镇痛药中的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2.减少肠道蠕动的药物:(1)抗帕金森病药中的左旋多巴等;(2)抗过敏药中的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3)胃病抑酸药中的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氢氧化铝等;(4)阿片类镇痛药中的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等。
3.使粪便变硬的药物:主要是含有金属的药物如钙剂(碳酸钙等)、铁剂(硫酸亚铁等)、钡剂(硫酸钡等)可在肠道中与不能吸收的物质结合成不溶性的固体,形成坚硬的粪便,难以排出。
4.减弱排便意识的药物:(1)抗抑郁药中的阿米替林、氟西汀等;(2)催眠药中的地西泮、艾司唑仑等;(3)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氯丙嗪、奋乃静等。
5.刺激性泻药:长期应用刺激性泻药,如蓖麻油、酚酞以及大黄、番泻叶等,可因减少直肠的排便反射引起迟缓性便秘,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可引起结肠黑便病,反而加重便秘。一般停药后可逆转。
药源性便秘的防治
充分的水分和纤维摄入,适宜的锻炼活动以及禁止滥用泻药是预防药源性便秘的良好措施。
1.停用致病药物:一旦确诊应及时停药或更换药物。
2.一般治疗:一般停用药物后,无需通便药物,但要保证充足的纤维、水分和进行体育锻炼。
3.药物治疗:所有便秘患者,在增加饮食或口服通便药物前,必须排除粪便嵌塞的可能性,一般用直肠栓剂或灌肠已足够;当排除粪便嵌塞后,急性便秘可短时口服通便药,如番泻叶、山梨醇等。
4.辅助治疗:超短波、水疗、矿泉水浴、按摩等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可有效。
为了您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医院药学科
唐祯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rhzl/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