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20年前,人民日报社记者曾逆黄河而上,完成了国内网上首次直播大江大河行进式采访活动。20年后,人民日报社再度“行走黄河”,由人民日报、人民网编辑记者组建的采访团队从黄河源头出发,顺流而下,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讲好“幸福河”的“新故事”。
绿染准格尔天赐太极湾
一泻千里奔腾向前的黄河,在即将告别高原流入中原之际忽然变得恋恋不舍,绕着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留下了两个接近度的大转弯。青山不墨,绿水无语,却肩并肩勾勒出流传千秋的画卷——太极湾。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资料图
绿染准格尔,自然造奇观
自辛关黄河大桥以南6公里处,黄河陡然向东,又倏忽西流,转出奇特的弧度。若从高处俯视,这组弯西窄东宽、尾部圆满,两面基本对称,与周围的峰峦沟壑相配合,像极了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太极湾因此得名。与它毗邻的还有老牛湾、包子塔湾等多处胜景。
与印象中波浪滔天的母亲河不同,黄河在这里还没聚起咆哮万里的气势,而是平静舒缓,碧水幽幽,恍若深谷平湖。好像系在黄土高原腰间的一条玉带,在北国呼啸的寒风中,波光潋滟,风姿绰约,让人怡然忘情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仝宗莉摄
大家都知道黄河一碗水半碗沙,为什么准格尔大峡谷的景致如此特别?大峡谷景区总经理王伟解开了谜团,原来眼前的黄河水之所以又清澈又平静,是因为多年来准格尔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水土流失,培育森林植被从源头涵养水土,上下游兴建的库坝工程也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地方财力逐步好转,在国家每年投资水保项目经费万元左右的基础上,准格尔旗政府每年投入水保治理经费不少于万元,目标就是要让山头绿起来,泥沙拦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老百姓富起来。
图为崔家寨。“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仝宗莉摄
山水嵌明珠,古村焕新颜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位于蒙晋陕黄河大峡谷准格尔段,北起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坡,南至龙口镇小占,水域长80多公里,是黄河流域上最具特色的峡谷地貌,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不过,这里令人称奇的除了壮美大峡谷,天赐太极湾,还有古寨墙、瞭望台、古庙等众多历史遗迹,以及三面环河一线通陆的包子塔,是一处集自然、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本名准格尔旗魏家峁镇杜家卯村的包子塔,三边临水四周壁立千仞,好像镶嵌在群山绿水之间的一颗明珠。村子虽然不大,但很好的保留了石墙、石窑、油坊等村居特色,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已经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从崖壁下的黄河码头登临石寨,通道只有唯一的一条挂壁石阶。
图为崔家寨酒坊。“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仝宗莉摄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完整保存至今的崔家寨是包子塔现存最具代表性的古寨。穿过石砌的大门,沿着山势拾阶而上,青色的院墙,成排的窑洞,油坊、醋坊、酒坊、豆腐坊、织布坊、木匠房、郎中房、兵勇房、账房、婚房……一个古院落在我们眼前徐徐揭开面纱。在这个面积不大,吃穿住用行样样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里,随处可见一串串的灯笼,黄澄澄的玉米,红艳艳的辣椒,散发出古朴天然的气息。
庭院楼台、古道西风,历史的苍桑与人类文明在这里交汇,山河形胜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古老的村落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记者了解到,依托黄河大峡谷、库布其沙漠、黄土丘陵砒砂岩等独特地貌,以及古村寨、古长城等文化古迹,准格尔旗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条黄河长城水陆风景道。当前,景区有一半的工作人员都是附近村民;依托景区,当地农产品也拓宽了销路。未来,特色旅游产业或将成为沿黄经济带建设的引擎之一。
行走黄河之准能集团:挖走了黑金,留下了绿金
极目远眺,山体如墨,那是正在开掘的采煤现场;视线回收,数台大型机械正在修复刚挖掘完的矿坑,一片繁忙;眼前,一片植物正在生长;回头望去,一年前撒下的草种已茁壮及膝,多只羊正享受着牧草的芬芳……
采煤、矿山修复同步进行。“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李栋摄
一年前撒下的草种已成羊群佳肴。“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李栋摄
这是记者在国家能源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一隅看到的场景。
作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煤矿金三角”区域的重要企业,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准能集团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98亿吨,旗下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年生产能力达万吨,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炭生产企业,原煤日产量最高纪录达到14.35万吨。
但集团所处的准格尔矿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既有效开采“黑金”又保护乃至改善当地生态,是煤田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
而这,也是黄河流域不少地方矿产开采所需解决的问题。
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仅鄂尔多斯市煤炭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就分别占全国的1/6和1/3。《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年)》中划定的个国家煤矿规划矿区中,就有58个位于黄土高原。这一区域,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黄委会数据显示,—年,内蒙古头道拐水文站的年输沙量多年均值为1亿吨,而潼关水文站—年的均值,却高达9.78亿吨。
黄土高原矿区环境治理,直接影响着黄河生态,关系到黄河水沙关系。
如何既保护生态,又实现高质量发展,准能集团在探索。
“这里的自然地貌是中间高、四周低”,集团环保部王瑜告诉记者,一遇下雨就易产生水土流失,而降水无法蓄积,植被也难以生长。
近年来,准能集团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生态建设课题攻关。
如今,边开采、边复垦的模式已经成熟。“就是把要开采区域的岩层、黄土等,转移到已经开采完成的区域,就像翻书一样”,王瑜说,“修复还注重尊重原始的地质结构,最大限度减少挖煤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利于生态修复,开采后的矿区还被刻意修复成了中间低、四周高的模样,“周围用堤坝拦截,这样下雨时雨水一是可以聚集,便于作物生长,二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准能集团还对多年前开采后留下的露天矿区进行了复垦。截止年,共完成复垦总面积.28公顷,种植各种乔灌木.3万株,地被植物17.13平方公里,矿区复垦率达到%。植被覆盖率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
经过多年的生态重建,露天矿区已改变了原有地貌一片荒芜的生态景观,原本沟壑纵横的丘陵地貌已趋平缓,不少地方看以来已和草原没多大区别。
生态改善,不仅美了曾经的“鸡爪子”地貌,也让企业找到了“采—复—牧—园”多元协同发展的方向,即对开采后的矿区进行修复后,发展现代农牧业。年,准能集团与准格尔旗政府联合申报了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已经获批。
指着眼前的牛群,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玉正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了1多头,而去年时才多头。照这个速度下去,明年能达到一千六七。”
牛群已初具规模。“行走黄河”采访组记者李栋摄
“制约牛群扩大的重要因素是草场有限”,王瑜告诉记者,准能集团总计平方公里的开采区域,现在已经开采了20多平方公里。按照现有开采速度,预计还能开采30多年。“随着矿区开采和不断复垦,养殖规模肯定能不断扩大。30年后,准能集团想必是另一番模样!”
准能集团一角。资料图片
?
?
?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20年后,人民日报社再度“行走黄河”走进鄂尔多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rhzl/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