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目前总共有天山区、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米东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一县七区”,但其实乌鲁木齐市曾经还有两个市辖区,一个是东山区,另一个是南泉区。东山区因为乌昌一体化后与昌吉州的米泉市合并为了米东区(米泉市与东山区各取一个字组成新市辖区名,但如今大家还是习惯把米东区叫作米泉,但几乎没有人记得东山区了)。南泉区则是因为衰落后更名为达坂城区,且区政府从鱼儿沟搬迁到了几十公里外的达坂城,城区也由鱼儿沟变成了达坂城。而且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鱼儿沟街道在年由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划给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实质上南泉区消失了,变成了吐鲁番地级市的一个建制小镇——阿乐惠镇(原石烽镇)。
一、最早的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
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乌鲁木齐市设立南山矿区。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了《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其中有一段详细记载,原文是:“南山矿区因地处乌鲁木齐市区以南,区境多为天山腹地,产业结构以矿产品为主,故名;以和静县划入的阿拉沟、艾维尔沟为行政区域,当时面积约平方千米”。
这么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从这段话的意思来理解,就是说南山矿区这个区域最早并不属于乌鲁木齐市,而是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管辖。年经国家批准同意将和静县的阿拉沟、艾维尔沟划给了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在这两个地方的基础上设立了南山矿区。最关键的是这里有矿,艾维尔沟里有储量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这是一个以矿产开采和冶炼加工为主的地方,矿产开采加工业能够支撑南山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概时间到了年,为了改善南疆的交通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道兵开始进驻鱼儿沟和阿拉沟区域修建南疆铁路(就是从吐鲁番市至南疆的库尔勒市这一段铁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这条铁路对南山矿区发展带来了资源和活力。到了第二年这个地方开始修建一座电站,第三年即年的时候,阿拉沟这个位置已经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城市了,因为这里驻扎有部队,而且即便不算部队上的人,这座城镇的人口也达到了2万多人,因为当时是按口粮供应人口的。据统计,当时这里的口粮供应人口近2万人,相当于现在的小县城了,比哈密市的伊吾县城还要大。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南疆铁路大概是在年10月份竣工的,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年的1月份,南疆铁路的鱼儿沟火车站正式运营,当地人可以乘坐火车前往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库尔勒等地了,交通条件一下就改善了许多。而修建难度极大的南疆铁路是从海拔最低的吐鲁番市大河沿镇作为铁路线起点,然后从托克逊县城穿入山区,然后经鱼儿沟后出山,到了焉耆盆地的和静县城,在通过库尔勒、阿克苏,最终抵达南疆明珠城市喀什市,整个南疆铁路全长达到了千米。南疆铁路在穿越百里炎热的吐鲁番盆地内的戈壁后,一下子进入海拔多米的高寒天山腹地,整个南疆铁路线从乌鲁木齐市鱼儿沟至和静县巴仑台这一段,城镇规划君曾经坐过几次火车经过,所以对鱼儿沟很有感情。
其实很多国人包括新疆人对鱼儿沟是不了解的,因为无论是在中国地图还是新疆地图上,都根本找不到这个小镇。为什么会在地图上找不到呢?因为这里曾经是军工企业所在地,为了保密需要不对外公开地名的(当然,现在早就已经解密了,因为这里的军工厂几十年前就已经搬迁走了)。除此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小镇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与其说鱼儿沟是个建制镇,还不如说就是个小火车站镇。因为鱼儿沟火车站的知名度可是比鱼儿沟镇的要大很多,毕竟这是南疆铁路线上火车通往南疆的咽喉枢纽站。
鱼儿沟这个区域的开发建设,大概始于年“大跃进”时期,当时巴州的和硕县就有第一批多名民工在艾维尔沟开展土法炼焦活动。然后再到了年这里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区域,鱼儿沟和紧挨着的阿拉沟里,国家在这里先后修建起来了东风机器厂、胜利机器厂、燎原机器厂、星火机器厂、曙光机器厂、前进等机器厂等,这里俨然就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区,也成为了新疆当时十分重要的工业基地。
然后到了年,这里的城镇规模已经发展成了一座小城市,比当时新疆一半以上的县城都要大,也更加繁华,经济实力在新疆县市区里名列前茅。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动向国家申请在这里设立县级行政区——南山矿区。经过国家正式批准,于年新疆乌鲁木齐市正式挂牌成立了县级政权——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南山矿区的区政府位置正是阿拉沟和鱼儿沟,当地人称之为沟口,艾维尔沟煤矿和阿拉沟所有单位都属于南山矿区人民政府管辖。
关于当时的南山矿区城市繁华度,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当时还没有出生,根本无法获悉。但是根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查询相关档案资料了解,当时的南山矿区政府驻地阿拉沟城区虽然建成区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但是城市非常紧凑。然后到了年时,刚刚恢复后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一师二团进驻南山矿区,这个时候的南山矿区内常住人口达到了3.5万余人3,各项生产建设高潮迭起,厂矿企业、医院、商业贸易、影剧院、俱乐部、生活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到了年3月,经国家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意将吐鲁番地区(当时还不是地级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的鱼儿沟火车站地区约48平方公里面积划入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这也为后来原南泉区最终被划给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埋下了伏笔,毕竟这是曾经就属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而南山矿区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的城镇建设都是一片繁荣景象。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要怎么形容呢?看过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网友就会知道,当时的南山矿区跟电影里的湖北省襄阳市“国营卫东机械厂”一样,大街上随便遇到一个人,要么是军人,要么就是工厂的干部和工人。
但是南山矿区发展的转折点就在年,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对这个时间点是记忆深刻的。因为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在查询资料时,看到了年7月南山矿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阿拉沟河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造成下游水利工程几乎全部被冲毁,且殃及交通线、通讯线、供水管网、供电设施、农田和民房。经历了年那场阿拉沟特大洪水摧枯拉朽般的毁坏,当年的很多工厂和部队的营房仅仅剩下了残垣断臂。从此以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决定将南山矿区附近的工厂、兵团、驻军、商贸企业、学校陆陆续续搬迁或撤消,当时乌鲁木齐铁路局在这里的三个铁路单位被撤消了,机关也成建制搬迁到了南疆的阿克苏市和喀什市。
二、南山矿区更名为南泉区
考虑到阿拉沟经常爆发山洪会危及矿区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慎重考虑和科学评估,于年8月10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请,国务院批准同意将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更名为南泉区。南泉区仍旧下辖星火街道、艾维尔沟街道、东风街道三个街道,并且同意将南泉区的区政府驻地由阿拉沟迁至鱼儿沟,鱼儿沟正式成为了南泉区的中心城区。由于南泉区地理条件较差,同样南泉区政府所在的鱼儿沟街道的路况极差,如果要前往鱼儿沟则一路上险象环生,但景色宜人。正由于此,通往南北疆的公路通道现已很少从此经过,而是改由乌鲁木齐-吐鲁番(托克逊)-和硕-库尔勒,走远路绕过了鱼儿沟。随着鱼儿沟地区人口的逐渐减少和南疆铁路吐库二线的建成,鱼儿沟再也不复当年的热闹。
三、南泉区更名为达坂城区
因为南泉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衰落,考虑南泉区已经无法支撑起一个市辖区的功能和作用,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慎重研究,南泉区又到了转折的重要时刻。因为在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乌鲁木齐市南泉区行政区划:一是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乌拉泊街道和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管辖。二是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新设立的达坂城区政府驻地由鱼尔沟街道迁至达坂城镇。调整后的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行政区划总面积.58平方千米,超过了山区较多的乌鲁木齐县,从而成为了新疆乌鲁木齐市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关于国家批复南泉区改达坂城区的文件大家看懂意思了吗?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来解释一下,就是由于南泉区条件比较差,矿产资源枯竭,铁路和公路改线,驻地各类单位搬迁,常住人口大量流出,城镇开始衰败。因此,乌鲁木齐市决定将天山区的乌拉泊街道和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阿克苏乡、柴窝堡乡归乌鲁木齐市南泉区管辖,且把南泉区委区政府搬迁到了达坂城,同时将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实际上就是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独立出来设立了一个市辖区——达坂城区,用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取代了南泉区,不仅市辖区名被取代了,城区也不再是原来南泉区了。准确地说,就是南泉区被新设立的达坂城区合并了,而不是南泉区扩大面积和范围。
四、原“南泉区”被划入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管辖,变成了阿乐惠镇
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关于调整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行政区域界线的通知》(新政发[]72号)同意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鱼儿沟街道、星火街道.4平方千米划归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管理。相当于就是乌鲁木齐市把原南泉区的地盘划给了就近的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管辖,原因是原南泉区距离托克逊县城更近,而距离区政府所在地达坂城区很远,这也是为了方便原南泉区的百姓办事。
年6月30日,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关于调整行政区域界线的协议在乌鲁木齐市签订。托克逊县接管原南泉区后,于年初设立石烽镇(筹备办公室)。年5月,石烽镇(筹)更名为阿乐惠镇并挂牌成立,下设鱼儿沟、南泉、阿拉沟3个社区。从此,南泉区彻底消失,变成了一个小镇—阿乐惠镇。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曾坐火车到过原南泉区的鱼儿沟和阿拉沟,发现曾经繁荣的南泉区如今辉煌不再,因老南疆铁路而繁忙的“大站”鱼儿沟站,在吐库二线建成后身后的列车穿行依旧繁忙,只不过如今的乘降所只有一对慢车停靠,不过在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口有大风的时候,鱼儿沟仍是南疆铁路重要的临时停靠站。鱼儿沟从此也不再那么重要,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曾见到鱼儿沟的现状,现在萧条得一塌糊涂,人口仅剩一千人左右。而每天经过的火车声和响亮的汽笛也有几分苍凉和悲壮,已没了昔日的热闹。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zlf/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