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有网友留言问一岁小孩便秘怎么办?等我看到信息时已是六天后了,即使当时看到,就凭一个症状是开不出方的,中医治证得四诊:望闻问切,否则贸然给建议是不负责任。现我小结下便秘的证治吧。
便秘发生的原因及其病机有:
一,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多,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脾胃燥热,耗伤津液,大肠失润,而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二,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肠胃消化障碍,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
三,气血亏虚: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大便排出艰难;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而致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甚至秘结不通。
四,阴寒凝滞:身体虚弱,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温煦无权,寒自内生,凝滞肠胃,传导无力,津液不行,而引起排便困难。
总之,凡能影响脾胃运化和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者,均可引起便秘。
便秘也分虚实。
虚性便秘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种。
气虚便秘主证:大便并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白,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虚。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代表方剂: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血虚便秘主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治法:养血润燥。代表方剂:润肠丸(大黄、当归梢、羌活、桃仁、麻子仁)。
阳虚便秘主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不为所苦,即无腹胀、烦躁不安。治法:温阳通便。代表方剂: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或附子甘草汤(炙甘草、炮附子、白术、桂枝)。
阴虚便秘主证:大便干硬,如羊粪球样,患者身体消瘦,伴有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浑身发热、夜间盗汗,声音响亮,渴欲饮水,吐痰干黄,脉或洪大细数等。阴虚便秘就像行船无水而停滞不动,治法:养清清热。如润燥汤(人参、甘草、归身梢、生地、枳壳、火麻子、桃仁泥、槟榔),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养血汤(当归,生地黄、玄参、阿胶、知母、红花、桃仁)加麦芽、香附、蜂蜜等。
实性便秘分为热性便秘、气滞便秘和肺移燥热便秘。
热性便秘主证:大便干硬,腹胀腹痛,面色发红,周身发热恶热,口干、口臭,心中烦躁,小便发黄、量少,身轻,气粗饮冷,甚至狂妄谵语,腹部痞、满、燥、实、坚等。治法:急下以存阴。如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气滞便秘主证:大便干硬,或者不太干硬,但想排便却排不出来,或排便不顺畅,伴有肠鸣音和排气增多,腹部胀痛甚至胸口和两侧肋下胀满不适,频频打嗝,食欲变差等。治法:行气通便。代表方剂有: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大黄)、四磨汤(枳壳、槟榔、沉香、乌药)、厚朴排气合剂(厚朴、木香、枳实、大黄)等。
肺移燥热便秘主证:烦渴,皮肤不润泽,大便胀甚,欲下不下。治法:清燥通便。如甘桔二冬汤(甘草、桔梗、天冬、麦冬、地骨皮、桑皮、黄芩、杏仁、白蜜)、益元散也就是六一散(滑石,甘草)。
地骨皮
闵艳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rhgsbm/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