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送暖,草木蔓发。时值第42个植树节之际,国家能源集团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势,通过“网上义务植树活动”的方式,为“国家能源生态林”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拉开序幕。
国家能源集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全力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强化污染防控治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目前已累计种植乔木.4万株、灌木1.37亿穴,此次开展的“国家能源生态林”建设项目将为地球增添更多绿色......
年国家能源集团工作会提出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国家能源生态林”项目的计划。3月9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审议通过该项目年实施计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累计造林不低于10万亩!
该项目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专业化管理等原则开展。先期重点在生态复垦区、黄河沿岸地区、现有厂矿周边区域、新疆等扶贫地区以及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地实施绿化造林。
按照计划,年“国家能源生态林”项目计划造林2.5万亩,其中煤炭企业在露天矿复垦和采煤沉陷区造林约1.6万亩,国电电力和神东煤炭在鄂尔多斯沙漠周边造林亩,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牵头开展建设公益林亩。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29家煤矿已经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其中,神东煤炭、准能集团等煤炭企业多处在黄土高原、沙漠边缘,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这些公司通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主动帮助当地开展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综合治理,绿化美化周边环境,认真践行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神东煤炭集团位于陕蒙晋三省区交界处,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干旱少雨,风蚀区面积达70%以上,开发初期植被覆盖率仅为3—11%,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神东煤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采前防治、采中控治、采后修复”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三期三圈”的生态治理模式。开发建设三十多年来,累计生态治理面积平方千米,下一步将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空间结构。大柳塔煤矿沉陷区成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8座矿(井)列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绿色矿山入库名单,建成了神东生态示范基地。植物种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近种;微生物和动物种群大幅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神东煤炭沉陷区治理后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
准能集团位于晋陕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连接处,这里生态脆弱,植被稀疏,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发建设四十多年来,准能集团全面落实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复垦总面积30.04平方公里,复垦率达到%,水蚀模数由环评的1吨/平方公里·年降到吨/平方公里·年,接近华北平原混交林地区水平。植被覆盖率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80%,呈现出万物葱茏、良田万顷的美景,先后被评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佳单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准格尔矿区获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
准能露天矿复垦绿化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能源集团在开展生态林建设的同时,还组织实施了“践行‘两山’理论,争做绿色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动员了集团公司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一防三保”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开展学习研讨、义务植树等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形成践行“两山”理论的良好机制。
国家能源集团植树造林成绩单
截至目前,国家能源集团累计种植乔木.4万株、种植灌木1.37亿穴。按照植被状况达到连续面积≧1亩、郁闭度(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的比)≧0.2、树高≧2米的成林标准,累计形成森林面积.6公顷(约11.5万亩)。其中,在公司自有土地上累计种植乔木.7万株、种植灌木.9万穴,累计形成森林面积.4公顷(约5.2万亩)。
按所属板块划分煤炭企业植树造林工作量最大,累计种植乔木.3万株,形成森林面积公顷;
按所处省区划分,内蒙古自治区植树造林工作量最大,累计种植乔木万株,形成森林面积公顷;
全集团累计种植:乔木.4万株,种植灌木1.37亿穴,累计形成森林面积约11.5万亩
作为“国家能源生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集团组织开展了“网上义务植树活动”,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能源生态林”项目的重要意义。集团员工通过线上捐款认领树种方式,参与“国家能源生态林”建设。
骄阳照苍松,翠竹迎春风。
游鱼石中戏,彩蝶恋花丛。
山林藏美景,树漫郁葱葱。
这么美好的场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国家能源生态林”项目
用热情与爱心为地球种下一抹绿色,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的力量!
(注:图片已授权中国日报网使用)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rhgsbm/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