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整出良田美了乡村
我市打造具有江南特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版
N晚报记者邓雪珂
通讯员严 伟沈 俊
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促进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昨天上午,我市高质量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场推进会在海宁袁花镇召开,全面开启嘉兴打造具有江南特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版新征程。
会议前,与会人员先后前往袁花镇阳光科技小镇、龙联村和神仙湖矿区考察,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形式,详细了解袁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低效用地腾退等工作推进情况。
做好做深土地文章
集聚更大发展动能
无论是“低散乱”的企业工厂蝶变成连续两年上榜省级“亩均效益”领跑者的阳光科技小镇;还是曾经的撂荒地成了农民如今的“致富田”;抑或是从沙尘漫天到碧波荡漾华丽“变身”的神仙湖……这些喜人的变化,均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实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整治中,袁花镇龙联村曾经的土地碎片化、弃耕失管多等顽疾得到有效解决。更重要的是,引进培育了一批能持续为乡村“造血”的产业。“村庄发展、村民增收”的梦想,正一点点照进现实。
今年,袁花镇龙联村、镇西村、红新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省“”工程,实施区域1.8万亩,总投资8.2亿元,预计可节约耕地指标亩,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让闲置的土地重焕“新生”,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龙联村等3个村累计完成建设用地复垦.4亩,完成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亩。”袁花镇副镇长徐抗抗介绍,“后续计划通过5年时间,力争3个村的总体集聚地达到75%以上,把成片的农田连接起来,现在基本上形成了1片千亩方的规模,之后力争达到1片万亩方、3片千亩方的示范标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重塑美丽乡村格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嘉兴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也是嘉兴建设“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重要担当。自年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四百工程”以来,我市上下积极研究、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取得了良好成效。
数据是发展最好的注脚。如今,我市累计减少5亩以下耕地图斑数个,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部零星非耕地面积下降率达30%;减少零星农村建设用地规模1.81万亩,零星建设用地图斑数较现状平均下降32%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5.1万亩,建成千亩方、万亩方9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71个,创建乡村振兴精品村20个,创建A级景区村庄42个……我市全域整治工程实施绩效评价连续4年列全省前三;连续4年获省政府督查考核奖励,依次获得专项奖励的县(市、区)为海宁市、嘉善县、秀洲区、桐乡市。
这些亮眼的数据也充分证明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能有效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空间,助推乡村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典范。
接下来,我市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力争形成一批可展示、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精品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为对标“两个先行”贡献更多嘉兴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rhzbm/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