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溧阳市始终坚持以推进绿色矿山创建为示范引领,以“矿山修复+”的方式治生态、育产业,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截至年底,该市超额完成共计51个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累计修复面积达公顷,全省最大的县市级开放型城市公园燕山公园就曾是一座废弃的矿山,后一度被用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场,经过生态修复,如今它已成了溧阳城区重要的生态空间和城市绿肺,而在溧阳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这些已被修复的废弃矿山成了“重生”为“金山银山”的样本。
规划先行,严管紧控矿产开采
矿山重生成为望星谷
溧阳市一直以来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矿山综合治理工作,而为了从源头上把控矿产开采,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省政府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规划,编制完成了《溧阳市矿山总体规划》(-年),设立禁止开采区、勘查区,并将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等“三区两线”区域全部划为禁采区,对达到开采量或开采年限的矿山、生态红线范围内的矿山,一律实行开采量和开采年限进行“双控”,及时关闭达到开采量或开采年限的矿山。
据统计,自年以来,溧阳共关闭了11家露采矿山企业、25家砖瓦企业,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了矿山出让决策机制、价格自然增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矿山长效管理机制。
生态优先,规范在采矿山秩序
整治矿山开采秩序事关溧阳生态环境发展,必须强力执法把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了加强源头管控,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在采矿山安装了电子监控,实现矿山开采情况24小时监控,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执法监察体系。除此之外,指导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按照“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和“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的要求,落实好绿色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各项制度。
在做好源头管控的同时,该市在采矿山全面实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安全专篇同步编制、同步审查、同步实施的“三同时”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对没有履行相关职能的,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落实整改的,责令矿山企业停产整顿。
分类施策,科学推进生态修复
燕山公园
年,溧阳通过对燕山废弃矿山宕口进行生态复绿,将其打造成全省最大的县级市民公园,成为八十余万溧阳人民休闲健身的热门去处。
在对废弃矿山编制治理方案时,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本着“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的原则,对每个废弃矿山明确矿山整治的实施主体、整治范围和方向、主要措施、整治时限、进度安排等,科学有序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工作。该局通过综合治理型、景观再造型、生态复绿型、土地整理型治理模式,逐步恢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同时,该局结合废弃矿山的山体形态、区位优势、人文历史等因素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
戴埠镇的望星谷,建设前是矿山废弃后留下了大矿坑,遍地杂草,社会资本通过矿山复绿、改造林相,投资过亿元将之打造成了精品度假区,如今这里开发了度假酒店、房车营地、户外拓展等项目,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因地制宜生态复绿让当地收获了绿水青山,也让这里成了真正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金山银山”。
示范引领,有序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鼓励引导在采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组织相关矿山企业负责人到创建比较成功的地区参观学习,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地进行矿山开采。”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创建省级绿色矿山是为了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溧阳市通过绿色矿山创建示范引领,使得矿区周边的粉尘、噪音、交通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该市正在大力推动上兴镇天山水泥和社渚镇金峰水泥的矿山廊道建设,使得矿区周边的粉尘、噪音、交通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悉,目前溧阳共有6家在采矿山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绿色矿山试点,其中上兴镇天山矿创成了国家级绿色矿山。
通讯员葛圆幸王菲扬子晚报/紫牛记者毕俊星
校对李海慧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dzlf/1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