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短短几天月经期,各种问题都出现了,该怎么调理?
经期杂症——经期头痛
有很多女性,快来月经了就开始头痛,这已成为自己来月经的征兆之一了,不出三天肯定来月经。
如果疼得不严重还好,但有些人疼得特别厉害,死去活来的。好在一来月经,气血疏通下去就舒坦了,要不然气血总往头上撞,身体受不了。
有些人会更严重,月经来了后头还是很疼,这怎么办?
在来月经前3-5天,身体开始有气血往肝脏上汇聚。也就是说月经之前三五天,身体已经开始为来月经做气血层面的准备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夫摸脉就能摸得出来病人是否快来月经了。因为气血开始往这汇聚了,脉象和平时就不太一样了。
从经络学的角度来说,肝经和胆经是互为表里的。在月经开始之前,气血都往肝脏上汇聚,不光是肝经,胆经的气血也会格外旺盛。肝胆经气血旺盛,就会引发肝胆引起的头痛,这种头痛通常是指偏头痛。
很多人偏头痛是肝胆火旺引起的,为什么肝胆火旺就会头疼呢?
肝主升发,能让人体的气血上行,其实气血往上走不可怕,但如果说这个人阴虚呢?阴虚就代表气血下降的少了,气血就总是蹭蹭的往上窜。
这个时如果出现经络不通的情况,立马就会开始头疼了,这就是「不通则痛」。月经前气血汇聚肝胆经导致气血上冲,加之又赶上道路不通,那么月经之前头疼就是特别正常的一件事了。
针对以上情况推荐的穴位:
外关穴,导引按蹻操作方法:泻法,中指指尖朝向手指的方向
内关穴,导引按蹻操作手法:补法,中指指尖朝向手指的方向
足临泣穴,导引按蹻操作手法:泻法,中指指尖朝向脚踝的方向
选穴依据:
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同气相求,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也属于同气相求。
胆经和三焦经运行的叫少阳气,心包经和肝经运行的叫厥阴气。两条同名的经络,可以相互影响。也就是说胆上热了,会引起三焦经也有火,肝经有火了,心包经也容易有问题。
因为三焦经和心包经都在手上,离头更近,近端取穴效果来得更快。
最后用了胆经的足临泣穴,这是运用了上病下治的原理,其实也是根据气血运行的规律,即脚上的气血对头的影响是很大的,它能把整条经络都通畅开,达到通经络的效果。
经期杂症——经前水泻
也有不少人,在来月经前三天开始拉肚子,大便不成形,一天跑三四趟厕所。
肝主疏泄,疏通排泄。月经来前气血汇聚到肝胆了,它排泄功能就增强了。这时如果身体有水湿的问题,肝脏肯定会当仁不让排水湿。
这水湿是哪来的?一般来说水湿来自于脾胃,在五行层面肝脏属木,脾脏属土,肝木克脾土,每个月月经前气血汇聚到肝胆,赶上脾有水湿就把水湿排掉,于是就水泻了。
其实不管是经前还是经后,还是吃坏了肚子,只要是腹泻的问题,优先要想到补脾。
补脾推荐穴位:
阴陵泉穴,帮助增加脾脏的功能,让脾变得更强壮一点,能和肝脏去抗衡一下,就不至于发生水泻的问题了。
导引按蹻操作方法:
补法,补阴陵泉方向是中指指尖朝膝盖的方向。
选穴依据:
脾虚就容易湿气重,因为脾脏负责运化、吸收,但脾虚的时候运化得不那么好,水液就会停留在脾脏或者脾经里面,从而产生水湿。因此需要补脾。
怎么才能让脾更强壮一点?其实,增加运动是一个帮助脾脏运化的特别好的方式,脾输送不到全身的那些营养,做运动就能帮助脾把它们输送到该去的地方。
做做上肢运动,气血都往上肢走,营养跟着到上肢了;做下肢运动,气血都往下肢走,营养跟着去下肢了;什么都不做,营养全堆在肚子上,最后都成了水湿。
很多人做了运动,还是有经前水泻的症状该怎么办呢?推荐大家补然谷穴,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有帮助升命门火的功效,补命门火能帮助脾胃运化、吸收。
经前水泻推荐用穴:
阴陵泉穴,补法,中指指尖朝向膝盖的方向。
然谷穴,补法,中指指尖朝向脚后跟的方向。
经期杂症——经期便秘
有的人,经血下来了,大便却下不来了,血停了,这是因为来月经时,经血带走了很多体液,体液少了中医叫津亏,津亏就会导致肠道干燥,失去润滑,就容易出现便秘。
人体的津液归谁管呢?肾脏是主水液的,这一来月经就便秘,其实是肾虚的问题。足少阴肾经有个穴位就水泉穴,缺水了就找水泉穴。
还可以配合尺泽穴,因为人体的脏腑之中,肺脏在最上边,肾脏在最下边,肺好比是天上的雨,天上下雨了,地上才能有水。所以说尺泽穴配水泉穴可以作为调理经期便秘的配穴选择。
经期便秘——推荐穴位:
尺泽穴,补法,中指指尖朝向手的方向。
水泉穴,补法,中指指尖朝向膝盖的方向。
关于更多经期杂病问题,今晚19:30欢迎收听傅弘老师妇科专题公益直播,第七场:月经来临之际,都有什么杂症呢?(下集)
版权声明: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公益直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bmrhzl/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