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议会打贏年的内战后,有了左右总统的影响力,从而巩固了自身的权力。权贵们利用议会谋求自身更多的权益,而又同新兴群体结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日益发达的经济提高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地位,它们提出了对国家政府拥有发言权的要求。这两个阶级的领袖们成立了专业人员组织和劳工组织,组建了新政党,并推选代表任议会议员。由于反复发生的危机致使经济衰退、政府预算大幅削减,他们遂在受教育权和扩大选举权方面提出了一些大胆的政策主张。
人口动态
年至年间,智利人口增长了近61%,从万增到了万。然而这一增长是不平衡的。圣地亚哥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从年的27.5万增加到了年的65万。北格朗德地区的矿区城市有着类似的情况,从年的18万居民增加到了年的35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从20%增加到了30%。而中央谷地大庄园所在的乡村地区人口没有什么增长。人口增加引人注目的乡村地区是新近移民定居的南部地区。而这一地区大部分城镇的人口也没有什么增长。就业机会很少,许多年轻人流向了城市。
城市的确有许多就业机会。这里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开始了同权贵的竞争。在中产阶级试图取权贵地位而代之的同时,劳工组织了起来,为增加权益开展谈判活动。智利史学家里卡多克莱布斯认为:议会制的一大贡献是中产阶级未经革命就取得了政权。智利权贵集团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开始时同中产阶级结盟。然而中产阶级跟工人阶级不同,不是一个有着单一意识形态团结一致的群体,其成员财富、职业和政治倾向各不相同。从一定程度上看,正由于存在着这样一种差异,权贵们才认为中产阶级中至少有些人可以成为盟友,希望他们支持而不是反对其政权。
工会出现后,中产阶级如果不愿再同权贵集团妥协行事,就可以同工人阶级结盟了。像阿图罗亚历山德里这样的民众主义中产阶级政治家们就搞了这样的结盟。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中产阶级同劳工结成了称之为人民阵线的联盟。如果是中产阶级的领袖们领导联盟并处于主宰地位,联盟则兴;而如果劳工取得领导权并威胁到中产阶级的利益时,联盟则亡。
中产阶级的兴起
智利中产阶级的形成与欧美不太一样。不那么富裕的店主和政府雇员是独立后数十年间形成这一阶级的基础。发了财的商人和矿主被权贵集团吸收,而那些财力中等者则支持中产阶级。年以后,工业企业家和专业人员的出现又壮大了这一阶级。而很少有农牧场主成为中产阶级成员的。只有南方地区的外国移民和分得政府公有地的定居移民才发迹为不十分富裕的农牧业中产阶级群体。太平洋战争之后政府机构的扩充使政府雇员这一重要群体加入了中产阶级行列。年政府雇用人,年增至人,到年则有了人。这些雇员的收入虽然比商人和专业人员少得多,但——如果不说是全部的话——其中也还是有许多人支持中产阶级的。中产阶级成员出身各不相同,难以团结一致;但其认同程度不断提高,发生危机时还是能够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
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有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年,入学人数总共只有8万人,全国有读写能力者不足30%。年,入学人数增加了一倍多,共有17万人;到年,入学人数有了40万,这时几近50%的人口能读会写了。年议会通过决议规定小学头四年为义务教育。入学人数增加较慢的是中学教育。年中学入学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0%,到年也没有多大的增加。大学入学人数更少,这并不足为奇。年只有人上大学,只占上小学和中学人数的1%。
这一时期读大学的机会多了。年天主教会决定发展一种有别于世俗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创办了智利天主教大学。年政府开办康塞普西翁大学,这是在国家首都以外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南部地区的学生有了更多从事专业工作的机会。这所大学创建伊始,激进党和共济会会员们就控制了其行政、教务活动。这两个关系密切的群体使这所大学成了一个对现状的批评远较圣地亚哥那两所早已创办的大学严厉的场所。
中产阶级的子嗣上中学和大学的人数持续增加。年,大学生们成立了智利大学生联合会,着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rhgsbm/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