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今日案例
太原正式进入供暖季已经一个月,60多岁的牛师傅家,室温已经达到了26℃,牛师傅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半夜流鼻血、肚子憋得难受,大便一点都不顺畅。牛师傅的爱人也开始咳嗽,并且出现咳出的痰里面还有血丝的情况。牛师傅和医院肺病科就诊。经过把脉、化验等一系列检查,最终牛师傅和爱人被确诊为肺燥。
最新消息
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爆发期,供暖是一大诱因。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走进暖意融融的屋内,任谁都会陷在这种惬意里,再不愿出门了。好多网友表示,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冬季干燥加上使用暖气、空调,有些人会流鼻血、嗓子疼,甚至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会特别敏感。研究证明: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左右,较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多喝开水、室内放一盆水可保持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老年人是易受暖气影响的一个群体,他们在供暖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俗称“暖气病”。供暖后会出现哪些“暖气病”呢?我们又如何正确应对“暖气病”?别急,小圈儿这就带你去看看!
供暖后会出现哪些“暖气病”?
(1)呼吸系统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2)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3)泌尿系统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可要小心,你的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4)皮肤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5)眼睛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如何应对“暖气病”?
(1)室温不超过22℃
冬天室温不宜过高,18℃—22℃最适宜。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另一方面也避免室内太干。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17℃最佳)时,脑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2)多吃韭菜、胡萝卜
每天要保证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
(3)暖气片上放盆水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用加湿器时,一定要保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要想让水迅速蒸发,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水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比如用拖把多拖几次地。
(4)每天通风半小时
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更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间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听完说冬道西,《生活圈》节目马上开始!今天节目有什么精彩内容?别忘了准时收看,CCTV1早8:36分《生活圈》!
主编|关芳
编辑|赵蔻蔻
视频|雷萧宇
维护|赵蔻蔻
部分内容来源:
中国新闻网、生命时报、山西晚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
点
猜你喜欢:
1、你的手机充电是先插手机还是先插电源?好多人都做错了......
2、这个小物件每个家庭厨房必备,但用不好可能“慢性中毒”!
3、网购食品,带有以下四个字的食品,慎重选择!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精彩节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rhgsbm/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