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作为儿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是指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排便困难,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时刻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为患儿家长带来心理负担。据统计,正常人群小儿便秘的发病率为0.3—28%,但往往被忽视,到发病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就诊,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那么,小儿便秘究竟是怎么回事?要怎样才能预防小儿便秘呢?
一、小儿便秘的表现
便秘的症状有以下几点:大便量少、干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苦;常伴有腹部胀满疼痛;食欲减退。小儿便秘与否,要根据大便的质与量及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来判断,如果大便又干又硬很难排出,这时不管每天排便的次数有几次,都是便秘;或者是大便次数比平时减少,尤其3天以上无大便;另外,排便困难,排便时很痛苦,即便大便不干,也是便秘。反之,如果是2到3天排一次便,但大便的质与量均正常,小儿又无其他不适,则不能视为便秘。
二、小儿便秘的原因
宝宝便秘的原因可分两大类,一类则是先天性疾病或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如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这类疾病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便秘才可彻底治愈。另一类属功能性便秘,绝大多数的宝宝便秘都属功能性的,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药物治疗是可以改善的。
小儿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牛奶喂养:牛奶与母乳相比所含糖量较少,酪蛋白含量过多,使得脂肪球较大,缺少脂解酶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2、营养过剩:过量补充营养,使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超标,发生便秘。
3、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粗纤维含量较少,对小儿的肠道刺激不够,导致排便困难。
4、缺少蔬菜和水果:缺少蔬菜与水果中富含的纤维素及维生素也会引起便秘。
5、饮水量不足:水有滋润肠道的作用。若小儿饮水量不足,则会导致大便过于干燥,不易排出。
6、排便不规律: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原因,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长此以往,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7、惧怕排便过程:小儿对于排便过程恐惧,担心排便疼痛,使得临床症状加重。
8、运动量不足:小儿运动量较少,肠蠕动次数减慢,造成便秘。
三、中医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病机在脾和肝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故粪便的排出与大肠功能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曰:“小儿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
小儿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生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其脏腑功能较弱,另一方面还因其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对水谷精气的需求比成人相对高,而小儿脾气尚弱,存在着运化功能不健的现象。若饮食调摄不当、情志变化,则易造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脾升胃降失常,浊阴不降,影响大肠气机,致传导功能低下,糟粕内留而便秘。
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且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大肠传导功能,以助大便排泄。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肝常有余,生机勃发,其气机升多降少,糟粕不易顺降而郁滞肠腑,故便秘者多;肝气郁结,疏泄不畅,气机壅滞,同时也影响了脾的运化,大肠气行不畅,传导失司,糟粕留滞,而成便秘。
四、小儿便秘早预防
1、饮食的调理
喂养不当,食物过于精细,营养过剩或食物搭配不当,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喜欢吃洋快餐如汉堡、炸鸡翅,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的饮食结构等都是造成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所以,家长要保证孩子饮食结构合理,不偏食,不挑食,食物中鱼、肉、蛋与谷物的比例要适当。饮食要以谷类及植物性食物为主,并注意增加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多吃粗粮等碳水化合物,多喝水,少吃蛋糕、巧克力、饼干、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等高热量的食物。另外,核桃、松子仁、花生、芝麻等食物植物油含量高,可以润肠,也有助于通便。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不按时排便是导致许多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3~7岁的儿童,其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正处在发育阶段,排便反射的功能尚不成熟。他们还不知道有便意时就该去上洗手间,经常需要家长的提醒。因此,家长可以选一个时间,作为孩子固定的排便时间,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开始时,家长可以陪伴孩子排便,每次10分钟左右,渐渐帮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3、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
运动量大了,体能消耗多,容易产生饥饿感,进食也相应的增多,自然排便也容易得多。尤其是适当地加强腹肌的活动,如简单的蹲,身体往前后弯曲或转腰的动作,都可以通过扭动腰部肌肉来加速肠道的蠕动。另外,还要注意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否则也容易引起便秘。
4、心理治疗
小儿粪便干燥可引起肛裂或腹痛,曾有疼痛性排便经历的小儿可因恐惧排便而拒绝排便。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可造成精神压力,导致小儿强忍大便,也可引起便秘。心理治疗对这类便秘的孩子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五、中医治疗
如果上述办法都不能缓解孩子的便秘,那您就需要带着孩子去就医了,中医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对症下药,改善便秘症状的同时,又调理了孩子的体质,一举两得。对于服药困难或不愿服药的患儿,采用推拿手法也能取得较好疗效。便秘有虚实之分,推拿手法也有补泻之别。以脾虚为主的患儿,多见面色白而无华,形疲乏力,大便努挣难下,便质不干,舌淡苔薄,指纹色淡。治宜益气养血,开塞通便。主要采用以下手法:补脾、推三关、捏脊等;以肝实为主的患儿,症见大便干结,便质干硬,形似颗粒,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黄,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苔黄厚,指纹色紫。治宜顺气行滞,清润通便。主要采用以下手法清大肠、退六腑、清肝等。
高阳妇幼中医科您身边的健康养生专家
-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592taotaole.com/rhgsbm/7756.html